中工招商网市县招商平台

切换城市:

常州市

A~G H~L M~T W~Z
找项目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57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最早成立的全国52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规划用地面积5.63平方公里。经两次区划调整后,2002年4月,在高新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地域面积扩大至439.16平方公里,目前下辖3个街道、6个乡镇,总人口43万。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位于常州市老城区之北,北依长江,南枕沪宁铁路,东与江阴市、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等距相望。区内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和可直航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常州机场,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338省道、在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常泰高速公路,新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三条内河连通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区位条件优越。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又好又快、能快则快的发展要求,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4.2亿元,同比增长25.7%;完成财政总收入100.3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工业投入183.1亿元,同比增长21.3%。以占全市1/10的土地、1/8的人口,实现了超过全市1/6的一般预算收入、1/5的固定资产投资、1/3的进出口总额和1/3的实际到账外资。在江苏省开发区中综合排名第五位。

  timg (1).jpg

——产业特色逐步形成。坚持走产业强区之路,优布局,建园区、上项目、育产业,形成了“一城(高新区)三带(滨江产业带、通江路产业带、黄河路产业带)多园(出口加工区、新北工业园、环保产业园、机电工业园等)”的产业布局形态,各专题园区配套完善、形象优美、功能互补,可以随时承接各类项目落户和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各专题园区与镇区(街道)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形成了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和创意、光伏、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70亿元、销售收入11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以上,产销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工业利税84.5亿元,同比增长20%。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80家,比去年增加24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3家,天合光能销售超50亿元。以现代(江苏)、小松为代表的车辆和工程机械及配件产业,以天合光能为代表的光伏产业,以国电常州发电为代表的能源产业,以东昊化工、诚达石化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延申生物、千红生化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等优势产品群日渐壮大。

——开放开发硕果累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立区之本,整合招商资源,实行企业化运作的招商体制,推行产业链招商,引进和集聚了一批内外资大项目。2008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0.6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7.5亿美元,同比增长40%,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个,天合光能增资扩股后总投资达到9.86亿美元。全区累计协议注册外资8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2亿美元。到2008年底,累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1199家,项目总投资125.5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9家;批准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88个,外资项目总体呈现出结构优、质量高、规模大等特点。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内资项目的引进培育,到2008年底,全区私营企业数增至9790家、个体工商户1.5万户,注册资本总额突破180亿元,民营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区之基,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注重培育创新主体,积极完善创新体系,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区拥有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三药”产业基地、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等六大国家级品牌创新创业载体,建有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省级三晶信息技术孵化器等专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达29万平方米,孵化企业587家,其中留学生企业107家,已经孵化成功毕业142家。创新主体实力强劲,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9%,高新技术产品500只,2008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1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8.5%。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建成了全市首家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7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7项和“863”计划引导项目1项,2008年R&D占GDP比重达1.7%,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3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1.65亿元,占全市比重达50.3%。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与俄罗斯萨马拉州合作共建常州中俄科技合作创业园,与以色列开展中以科技孵化器合作,推动方圆制药公司和俄罗斯益姆基公司开展生物技术领域合作,建有全市首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2008年签订产学研和国际合作协议60项。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领军型海归人才引进,累计引进海归人才380余名,其中领军型海归人才项目52项。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相继出台了关于引进研发机构,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申请专利1331件,获得授权402件。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只、国家免检产品7只、省名牌产品16只、中国驰名商标1件和省著名商标12件。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园区和镇区互动并进,扩大规模和提升品位互动并进,形成了新城区为主体、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新城建设格局。规划管理上,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刚性要求,以规划为“龙头”,强化规划编制,完成了发展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区规划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注重规划整合提升,完成了北部新城规划、高新商务区规划及创意产业基地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使规划更加符合今后发展的要求。城市建设上,按照适度超前、适度负债的原则,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一环六横三纵”的城区道路框架体系和较为齐全的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环境管理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对进区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一票否决”制度,对重点区域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小康水质监测断面全面达标。积极推进生态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形成了公园、绿地、绿色通道等相互补充、较为完善的城乡绿化系统。引进了世茂房产、九龙仓置业等知名房产品牌,建成了美林国际村、怀德名园、世茂香滨湖一期等精品居住小区。高新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城市管理上,推行数字化长效综合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环境面貌保持绿、美、亮、净。

——体制机制灵活高效。突出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原则,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集中管理模式和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的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一般行政区相区别的行政管理机制。突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以常高新集团和龙控集团为载体,整合国有资产,增强融资能力,逐步建立了财政性资金、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融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常高新集团先后成功发行企业债券25亿元,通过资产重组控股了上交所上市公司黑牡丹。突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引进担保、风投、创投等中介机构,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社会事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高新区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社会事业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市行政中心进驻高新区后,体育中心、博物馆、大剧院等一批市级重大项目相继落成,高新区已成为常州市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大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坚持全市“一盘旗”的思想,秉承市场化的原则,充分利用全市的资源、社会的力量来完善高新区功能配套,先后引进了一批市级教育、卫生资源,目前区内拥有银河幼儿园、河海中学、北郊中学、职业学校、国际学校、河海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拥有常州市第一、第四医院等在建中的优质医疗资源,教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随着以4A级景区中华恐龙园、国家级动漫基地、软件园为基础的8平方公里的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的启动,中华工艺美术博览园与博物馆、大剧院一起辉映古今,高新区已逐渐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地”。

  QQ截图20170523113121.jpg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突出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大力实施富民惠民工程,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推进就业富民,建立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城乡居民就业在就业,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90元,增长13.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359元,增长13.5%。完善保障安民,基本建成了以养老、失地、医疗和最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将全区1019个村组、14.4万人均不足0.1亩土地的失地农民纳入了基本生活保障系统,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在城乡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按照征地、拆迁、安置同步推进的原则,建成百草园、泰山新村、新龙花苑等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安置小区,保障居民安居乐业。坚持每年为民办实事,推进农村改水、镇村道路、农桥改造,城乡环境做到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公交网络村村通达。

——社会环境安定和谐。围绕服务积极发展大局,以“平安新北”建设为载体,推进“大调解”、“大防控”和基层基础三大建设,在全省率先探索城市管理与社会治安一体化新模式,构筑了多层次、立体型群防群治网,有效化解了影响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社会环境文明、和谐、平安、有序。积极推进“法治新北”建设,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法制环境规范、公正、透明。突出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愿景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常州高新区将围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领先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突出又好又快、能快则快的发展主题,做到“两个确保”——确保在全省开发区中的位次进一步巩固,确保对全市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突出产业培育,围绕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和光伏、创意、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增强研发、孵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快打造一批百亿、千亿级的产业集群;突出新城区建设,围绕“一城”——北部新城,建设“三区”——高铁站场核心区、创意产业基地、高新商务区,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力争早日将高新区建成经济繁荣、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


返回列表

分享到:

上一篇:红太阳科技园

下一篇:津通国际工业园

需求登记

免费帮您找厂房/土地

(以下内容均为必填)